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呢,以及区块链铁链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区块链中文名词的诞生
blockchain诞生于2009年,最早是中本聪的比特币用了这一英文单词。
block在英文里既可以当名词也可以当动词用。
名词的意思是拦网、块、大楼、障碍物等,也可以用于街区的意思。
动词意思是阻止、阻塞、限制。
chain的发音是[tʃen],也可以同时作为名词和动词。
名词的意思是链子、链条、连锁、连续、拘束、连锁店等。
动词的意思是用铁链锁住、监禁、束缚等。
中文是根据英文的两个词汇block和 chain各自的名词含义,把二者各自的翻译结合在一起,命名为“区块链”。
“链”字翻译比较容易,chain本意链条的含义比较清晰,大家没有歧义。
“block”在开始的时候翻译的就五花八门,“块链”比较通俗,最后由元道大仙提出来翻译成“区”与“块”结合,这还是非常贴切的。
区块链的翻译很容易根据中文的字面来理解,由大量的“区块”来组成的“链”,把海量的数据链接在一起,互相连通,互相证明。
区块链就是一个共享的分散式总帐,由所有参与交换的运算节点共同维护,每个节点各自拥有帐本备份,所有的纪录都无法由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单独改变。
这就是没有中心的“通证”。
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呢
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呢?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这个系统会让数据的存储、更新、维护、操作变得不同。区块链有四项不可缺的核心技术,分别是: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智能合约。
那么我们下面就讲一讲,与传统数据处理相比,区块链到底有什么不同,帮助大家了解区块链是什么,让大家对区块链有一个总的认知。
一、区块链中的数据存储:块链式数据结构
在数据存储方面,区块链技术利用的是“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的。
块链式结构是什么意思呢?铁链子大家都见过吧,一环套一环那种,那其实,每一环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块,很多环节扣在一起就形成了区块链。
这个所谓的“铁链”是如何存储数据的呢?简单来讲,区块链和普通存储数据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区块链上,后一个区块里的数据是包含前一个区块里的数据的。
以读书为例:我们平时看书,看完第 1页,接着读第 2页、第 3页……
那在区块链里面呢,如果给每个区块标注上页码,那么第 2页的内容是包含第 1页的内容的,第 3页的内容包含第 1页和第 2页的内容……第 10页包含了前 9页的内容,就是这样一个层层嵌套的链条,这样一来,就可以追溯到最本源的数据了,这就是区块链的可追溯性。
区块链这种“块链式数据结构”使之具备可追溯性,这就天然适用于许多领域,譬如:食品溯源、药品溯源等等。这样一来,毒奶粉、假疫苗、伪劣食品事件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因为一旦出现问题,通过溯源可以清晰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问责追偿将会更加清晰。
二、区块链中的数据更新: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
在数据更新方面,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
每每生成新的区块(也就是更新数据的时候),都需要通过一种算法,获得全网 51%以上节点的认可才能构成新的区块。说白了就是投票,超过半数人同意就可以生成,这就使得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容篡改。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打一个比喻:我们把区块链比作一个账本,因为都是记录数据的嘛,传统世界里,记账权力在于记账先生,账本属于记账先生一个人的。那么在区块链里面,每一个人都拥有这个账本,想要更新账目呢,就要投票,半数人以上赞成才可以去更新账目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涉及到这么几个名词: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这几个名词其实非常好理解:
每个人都记账(也就是人人拥有账本,账本分散在每个人手里),就是所谓的“分布式”;
大家讨论、投票产生的、一致赞同的记账办法,就是所谓的“共识算法”;
每一个参与记账的人,就是所谓的“节点”。
三、区块链中的数据维护:密码学
在数据维护阶段,区块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利用密码学的方式来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
区块链中所应用的密码学原理主要有:哈希算法、Merkle哈希树、椭圆曲线算法、 Base58。这些原理,其实都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以及换算,来保证区块链上数据安全。
四、区块链中的数据操作: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由计算机程序定义并自动执行的承诺协议,说白了,就是用代码执行的一套交易准则,类似于现在的信用卡自动还款功能,开启这个功能,你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到期银行会自动扣除你欠的钱。
智能合约的突出优势就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信任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被借钱的事情:朋友手头紧了跟你借 2000块钱,承诺下个月发了工资还钱,到了下个月他又找别的借口不还,拖来托去这事儿就没谱了。本来没多少钱,还是朋友,虽然你很郁闷,这事也就算了。
那么,有了智能合约以后,他就不能赖账了,因为在智能合约上,一旦触发合约中的条款,代码就会自动执行,不管他愿不愿意,只要他发了工资、账户上有了钱,他就得还你。
总结一下本节内容,区块链中有四项不可缺的核心技术,分别是: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智能合约。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分布式存储对应的是数据存储这个阶段,共识机制对应的是数据的处理更新这个阶段,密码学对应的是数据安全,智能合约对应的是数据的操作问题。
区块链技术中的共识算法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些讲解和知识点分析我们已经给大家分享过很多次了。今天,霍营java课程就再来了解一下,区块链技术中的共识算法的一些基本定义与特点。
简单过一下区块链
我们一般意识形态中的链是铁链,由铁铸成,一环扣一环。形象地,区块链的也可以这么理解,只不过它不是由铁铸成,而是由拥有一定数据结构的块连接而成,这是一个简单的雏形
通俗讲解共识
所谓共识,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大家对某种事物的理解达成一致的意思。比如说日常的开会讨论问题,又比如判断一个动物是不是猫,我们肉眼看了后觉得像猫,其满足猫的特征,那么我们认为它是猫。共识,是一种规则。
继续我们的会议例子。参与会议的人,通过开会的方式来达到谈论解决问题。
对比区块链中,参与挖矿的矿工通过某种共识方式(算法)来解决让自己的账本跟其他节点的账本保持一致。让账本保持一致的深入一层意思就是,让链中区块信息保持一致。
为什么需要共识,不需要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生活中没了共识的规则,一切乱套。区块链没了共识的规则,各个节点各干各的,失去一致的意义。
这两个例子的对应的关系如下:
会议的人=挖矿的矿工
开会=共识方式(算法)
谈论解决问题=让自己的账本跟其他节点的账本保持一致
如果你对节点的概念意思不懂,请先理解为矿工,一个节点内部包含很多角色,矿工是其中之一。
共识算法
目前常见的在区块链中,节点们让自己的账本跟其他节点的账本保持一致的共识方式(算法)有如下几种:
PoW,代表者是比特币(BTC)
弊端:
矿池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同时也使得51%攻击成为可能,影响其安全性。
存在巨大的算力浪费,看看矿池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随着难度增加,挖出的不够付电费
PoS,代表者是以太坊(ETH),从PoW过度到PoS
弊端:
破坏者对网络的攻击成本很低,拥有代币就能竞争
另外拥有代币数量大的节点获得记账权的概率会更大,会使得网络共识受少数富裕账户支配,从而失去公正性。
关于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呢和区块链铁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eipei.net/8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