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可被定义

大家好,区块链可被定义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区块链2011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区块链可被定义和区块链2011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区块链带来了哪些影响
  2. 区块链可被定义
  3. 区块链技术国家标准什么时候完成

区块链带来了哪些影响

区块链会如何影响现实世界?所有权透明度增加。交易记录将会即刻对每个人可见。目前,在美国,机构投资者头寸的13F报告每季度只发布一次。此外,公司有三种不同的股东名单(公司、交易所、代理投票);公司往往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股东是谁。透明度可以让投资者很难做到获得一个区块而不改变股价,这样就会加重Grossman和Hart在1980年提出的搭便车问题(Kyle and Vila(1991))。透明度能够阻止内部交易,并且相反会鼓励外界获得信息(Fishman and Hagerty(1992), Bushman, Piotoski, and Smith(2005))。它同样会使期权奖励或者其他任何金融交易回溯的情况变为不可能。(Fishman and Hagerty(1992), Bushman, Piotoski, and Smith(2005))更强的流动性。执行和完成股票交易可以更加迅速实惠。在美国,目前的结算往往需要3天时间并有多方介入才能完成。流动性可以加强股东通过行使发言权(请见Maug(1998)和Kahn and Winton(1998)的模型,及Norli, Ostergaard, and Schindele(2015)提出的证据)和退出投资(请见Admati and Pfleiderer(2009)和 Edmans(2009)的模型,及Edmans, Fang, and Zur(2013),还有Roosenboom, Schlingemann, and Vasconcelos(2014)提出的证据)实现的公司治理。不仅是活跃的股东,普通人也可以从中受益。目前,从苏黎世汇款到纽约手续费是7%并且需要花3天时间。投票。区块链可以用来记录公司选举的投票。这将会提高选举准确性,并且化解关于管理层通过幕后操纵赢得绝大多数投票结果非常接近的选举的顾虑。由于股票的借贷将会变得透明,区块链同时也会让空洞投票(模型搭建于Brav and Mathews(2011),实证研究于Hu and Black(2006)和Christoffersen, Geczy, Musto, and Reed(2007))变得更难。实时记账。一个公司可以在区块链上发布其所有的商业交易,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合计出他们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这可以大大地减少对审计员的需求、防止应计盈余管理、阻止关联方交易。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自动执行合约的方式:比如,如果借款人车贷违约,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自己开回银行。区块链可以很低廉地执行智能合约,比如一违约就改变抵押物的所有权。这从根本上减少了强制执行的成本。

区块链可被定义

2018年3月12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杭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萧山区人民政府、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杭州银行承办的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新闻发布厅举办,巴比特、比原链创始人长铗做了《未来可被预言,区块链可被定义》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内容: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被邀请来做这样一个分享。我分享的主题是“未来可被预言,区块链可被定义”。

我曾经是一个科幻作家,大学期间写过一些科幻小说,当时科幻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读科幻小说的人很少。后来我有一个如今很火的帖子,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在知乎上提问:如果有六千块钱做投资理财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当时我给他的建议就是买比特币。现在看这是一条价值两千万的建议,当然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这个题主最终没有买比特币,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写的小说大家很多人没有读过,但是这条建议却经常被人提起,而且最近几年不断有人发私信给我买什么币好,但是我个人并不是投资理财的专家,我们公司是做区块链。

巴比特建立网站是在2011年,成立公司是2014年,所以我们可能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区块链的公司。我们是基于什么判断区块链这项技术将来可能会被普及,或者是存活的呢?

这就要提到我曾经在大学时写过的一个科幻小说,叫《屠龙之技》,这个计算机题材小说写于2007年,它讲的是黑客由于在云时代可以调用网上的巨量的计算资源,可以完成一些非常宏大的科学计算工程,这篇小说当时发表以后遭到了很多读者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个小说看起来不真实,质疑黑客的能力大到超乎常人的想象。

但是现在看来其实这个小说一点都不夸张,为什么呢?因为在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会被不成比例的放大,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可能是一种正态分布,就像人的身高、体重一样的,但是在互联网上人的能力和影响力都会不成比例的放大,它是强者越强,是马太效应+长尾效应的复合体。

这个小说的核心思想就是两点,第一点就是云计算会放大人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会放大人的能力,第二个就是计算即权力。所以当比特币这样一个新事物出来以后,好像我小说中写的世界正在变成现实。当2008年到2010年比特币被介绍进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听说过比特币,但是没有引起注意,其实要理解区块链这样一个事物,需要一些知识的背景。

另外我要介绍一本书,就是凯文凯利写的《失控》,这本书是写于90年代,但是这本书有非常超前的预见性,其中有一章介绍了加密货币的先驱,但是这些先驱后来都成为先烈,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区块链是需要基于三项核心技术,这三项技术是逐渐成熟的。第一项技术就是非对称加密,在85年的时候椭圆曲线函数加密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很遗憾的是用一种中心化的方式来实现加密货币,中心化有什么风险呢?就是当发行货币的公司倒闭或者是创始人被抓,或者中央服务器被人攻击,都会造成系统的崩溃,所以后来失败了。在2000年时候,开始有人首次把点对点技术引进加密货币,率先实现分布式的加密货币,但是后来也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方式可以解决双重支付(同一笔钱被使用两次)。直到1997年亚当拜客提出工作量证明,在04年哈尔芬妮把这种技术拓展为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所以08年比特币白皮书得以很成功地发表。

而且在比特币中所精心设计的技术方案后来看来都是非常超前的。比如说在2014年时候,斯诺登曝料,椭圆曲线函数加密不安全,因为美国国安局在这条加密的标准里面设置了后门,使得国安局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办法可以弱化这条曲线,当时很多人惊呼比特币已死,这个系统可能会崩溃,但是后来中本聪没有使用国安局颁布的加密标准,而是使用了一条非常罕见的曲线。

再举一个例子,哈希两次以后量子计算机也威胁不到比特币地址,无法从地址破译出比特币的私钥。更有意思的是中本聪还采用了一个找零机制这样一个奇葩的交易方式,找零机制就是每一笔交易所剩下的余额都打到一个新的地址上去,现在看其实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量子计算机,因为比特币的交易只有在交易的时候它的公钥才会曝露在区块链上,你只要在每次交易的时候把剩下的钱都打到一个新的地址,其实你的公钥是不会曝光在区块链上的。

所以从这么多的细节来看,可以说中本聪有点像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人,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

刚刚提到为什么把工作量证明机制引入到区块链,引入到比特币,这个加密货币就成功了呢?因为工作量证明机制其实就是哈希计算,计算为什么对区块链这么重要?我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表格来给出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证明。

这个表格表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其实是呈一种镜像关系,现实世界也可以叫做原子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都是随机分布,都是随机性,在数字世界上一般东西都是伪随机的,现实世界中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互联网上一切东西都可以复制,在现实世界是正态分布的,在数字世界是幂律分布,是马太效应+长尾效应。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都是竞争性资源,就是独占性资源,比如一个话筒、一杯水我拥有它,别人就不能拥有它。在数字世界所有的资源都是一种非竞争性的资源。比如一个文档我把这个文章传给了另外一个人,但其实这个文档是不能像现实中一本书转移一样的,因为这个文档有可能在我的电脑或者是其他的存储介质中保存了无穷多个副本,所以基于这样一个镜像关系,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现实世界中要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非常困难,这个问题可以转为你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制造出完美晶体,你可以制造出完美晶体,其实是可以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是热力学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你要制造出完美晶体需要毕竟绝对零度,你就要投入巨量的能源消耗,反过来我们通过这种对称思维,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数字世界就是在互联网上,你要防止一样东西被复制,来实现这种竞争性资源也是非常困难的。要实现这样一个竞争性资源,就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员消耗,就是计算。投入的计算力越高,防止双重支付的壁垒就越高,这就是计算的重要性。

所以既然现实世界跟数字世界有这样一个镜像关系,其实区块链就可以理解为这个印刷机的逆向机,我喜欢用这样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定义,区块链就是印刷机的逆过程。

印刷机为什么这么伟大,其实在印刷机诞生之前人类的知识和信息都是竞争性资源,圣经也好,武林秘籍也好,都是竞争性资源,但是印刷机诞生之后,这个知识和信息变成可以大规模复制,或者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0的非竞争性资源,所以才有后面的信息革命,有了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印刷机的加强版。但是互联网问题就是在数字世界很难实现竞争性资源的转移,也是为什么90年代一些加密货币先驱都失败了原因,区块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率先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竞争性资源,第一个竞争性资源当然就是比特币,是立起来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第一张牌倒下以后我们可以想象还会倒下第二张、第三张只要是价值属性的东西其实都是非常适合用区块链来做登记和流通的,因为互联网适合的是信息属性的事物,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是信息传输协议,区块链是价值传输协议,凡是具有价值属性的资源其实都是非常适合跟区块链结合的。

所以我不认为区块链会取代互联网,区块链本身是互联网的平行世界,它是要做互联网做不了的一些事情,所以有可能提出了很多商业模式,在我看来其实并不现实,比如它把那些信息属性的东西、商业场景跟区块链结合,其实我认为不是那么恰当,因为信息属性的场景就适合用互联网来做,只有价值属性的场景才适合“区块链+”。

我们再进一步深化一下互联网和区块链的镜像关系。互联网的载体往往是软件,区块链的载体一般都是协议,软件是需要申请专利来建立自己的专利壁垒,区块链相反,大多数区块链项目都是开源,是非常欢迎你拷贝它的代码,不需要建立这种专利的壁垒,不需要护城河。软件的开发主体一般都是公司,区块链的开发主体往往是社区或者是基金会,非常松散的组织形态。软件是需要不断的迭代升级的,协议它的迭代升级却非常困难,所以一般都是非常稳定的,因为协议的升级是需要全网共识的通过,当然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比特币。软件是可以停止维护更新的,协议是启动后便不可停机,24小时不停地运转。基于这样的思维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惑,比如说在10年的时候,当时很多专家或者投资界的大佬认为比特币虽然是个先行者,但是不一定笑到最后,怎么防止被后来者打败,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把比特币视为一个软件,通过技术的升级可能后来者居上,就像过去90年代的浏览器,后来早期的浏览器被新来的打败了。但其实比特币不能把它视为一种软件,是一种协议,实现这种区块链的方法已经是一种最小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多优化的空间。

很多人把区块链理解为第五次范式革命,因为它基于过去几十年对技术更新的总结,大概就是每两年就会完成这样一种范式革命,跳跃式的革命。70年代就是大型机,80年代就是PC,90年代就是互联网,00年代就是移动互联网,10年代区块链诞生了。这背后的趋势其实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大型机都是在科研院所或者是军事机构,PC走入家庭,互联网更加是走入千千万万的人群,移动互联网更是弥漫在生活的各个角度,区块链更去中心化了,连中央服务器都没有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区块链的时间从1970年1月1日开始计算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特征呢,其实是因为很多编程语言都是来源于Linux系统,Linux又来源于大型机,所以无形中有这么一个时代的烙印。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演化规律,比如说资产演化的三阶段,资产的演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资产的确权,就是资产权益化,资产确权以后就可以整体转让了,所以有点像是资产的固态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资产证券化,证券化以后资产可拆分转让,它的流动性显然更强了,有点像资产的液态阶段了,液态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业态是需要有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就是资产的平台,资产还是不能跨平台流动,只有资产区块链化以后,就是资产上链以后,真正进入一个气态阶段,因为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私钥来管理资产,不管是股权、收益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等等,只要是这种价值属性的资产都适合用区块链来登记和流通,所以不再受限于平台,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钱包来完成资产转移的过程,所以也不需要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或者是一个中心化的交易场所,更宏观一点,很多人总结了一个区块链演化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009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的阶段,来解决价值传递的事情,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1.0。在2017年的时候涌现了以以太坊为代表的通过智能合约来发行虚拟资产的时代,这样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2.0。我们认为在2020年的时候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通过智能合约来发行实体资产或者说来帮助现实中的真实资产上链,区块链最终还是要脱虚向实,服务于实体经济,所以巴比特就是做第三个阶段的事情,这是我们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预测。

区块链技术国家标准什么时候完成

我国已着手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以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预计最快将于2019年底完成。

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关区块链国家标准计划已经公布,相关部门也将组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李鸣透露,区块链国家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业务和应用标准、过程和方法标准、可信和互操作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方面,并将进一步扩大标准的适用性。

“区块链技术发展或将成为我国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的重要一步。”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日前在2018区块链安全高峰论坛上表示。他指出,区块链被认为将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俞克群指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新型集成应用,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防篡改、匿名性等特点。“其可应用在生产链、管理链、交易链,会给不同领域带来整个生命周期的重构,让生命周期可管理、可追溯。”

事实上,BAT早已开始布局区块链。阿里已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宣布应用区块链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腾讯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落地物流场景。百度金融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合发布区块链技术支持的ABS项目,发行规模4.24亿元。

同时,银行方面,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也已开始区块链方面的布局,应用到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领域。中国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场景,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的透明管理;建设银行则提出将在同业中率先实现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保理领域的区块链跨行、跨境应用;农业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还推进金融数字积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中行推出贸易融资区块链应用和指纹、指静脉及声纹认证等生物认证科技应用。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表示,美国科技实力象征的IBM也押注区块链,其在2016年报告中便预测,2017年会有14%的金融市场机构和15%的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商用解决方案,65%的银行在三年内会采用区块链技术。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信息安全部副主任胡光俊表示,未来将把物理世界、跟人的关联关系纳入整个区块链生态体系里面来。他透露,目前该部门正考虑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安领域。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案件证据链的存储;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将区块链贯穿身份录入全流程等等。

虽然区块链应用前景被各方看好,但需注意的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区块链并不完美。俞克群表示,其安全问题存诸多挑战。白帽汇安全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产业安全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8年4月,全球范围内因区块链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多达28.64亿美元。近两年相关损失金额呈指数上升之势,仅2018年以来,损失金额就高达19亿美元。

白帽汇安全研究院负责人邓焕表示,随着信息经济价值不断上升,促使攻击者利用各种攻击手段获取更多敏感数据。“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货币,被黑客频繁利用漏洞攻击,造成巨额损失。”

对此,北京华顺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武也表示,区块链虽然具备颠覆性的技术潜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区块链仍处于初期,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颠覆世界的阶段。

俞克群强调,自主可控的区块链网络,意在技术上不能受制于人,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块链健康发展。安全是区块链未来的生命,只有本身的安全才能使得区块链技术落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并重发展其安全属性,甚至是超前发展。

对此,李鸣也表示,标准中重要一块是信息安全的标准,也可以看出安全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他同时指出,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不意味着会快速推进行业发展,而是给行业一定指引。此前,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方面吃过很多亏,在区块链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际化区块链方面的200多项专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术前列。因此,我们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话语权。

内容来源新华网

关于本次区块链可被定义和区块链2011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eipei.net/7605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7月27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